绍兴文理学院新闻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今天是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之江策11月6日:【聚焦二十大|专家读报告】以学科交叉融合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11-07
  

    以往我们谈交叉学科,往往更强调以国家战略布局为导向,解决理工类学科的卡脖子工程与颠覆性技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与理工类学科相比,无论量还是质都存在一定差异。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同时还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的要求。这不仅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振了信心,更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指明前进方向,学科交叉融合必将大有所为。
   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些最令人兴奋的研究进展是在传统研究学科之间的交叉。由于现实世界的问题很少尊重学科边界,跨学科和交叉学科之间的研究方法对于解决社会挑战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社会福利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供水的数量、质量、可靠性和成本。当水太多,或太少,或污染太严重时,社会福利都会受到破坏。解决水问题与这类事件,发生的频率、强调和持续时间对于维持任何社会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但是水资源系统是复杂的,没有任何一门学科或研究领域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要了解河流集水区污染物的命运和迁移,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它们包括水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生物和植物科学,以及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每一个研究领域都增加了对流域功能的理解。整合来自不同学科或领域的不同知识体系的研究对于理解诸如水资源等综合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二十大报告中涉及到的共同富裕、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双碳”减排、健康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安全法治、国内大循环、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当前烙有鲜明中国国情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绝非单一学科能以一己之力所能单独破题。以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的交叉学科、跨领域的协同整合攻关就成为了必然要求,这既有利于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有利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和学科体系的完善。
   因此,以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具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与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时不我待。


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中华民族标志性元素为对象,培育具有中国气派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2020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一文中深刻指出:“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记录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同时在甲骨文发明以前在中华大地还有1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超过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并没有文字记载。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
   考古学自诞生以来,不仅是一门利用实物遗存来研究古代社会与文化的历史学科,更需要借助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例如,“夏商周断代工程”等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就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揭示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以人才合作培养为重要抓手,实现单一内部学科交叉向外部多学科融合的转变,孵化具有中国风格的“1+X”学科

    一方面,应在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教育中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基于新文科、新工科、新理科等理念,大力扶持文理渗透、理工交融的学科交叉融合的本科教育,深入探索交叉学科专业建设。另一方面,需要改革高校“以学科为核心”的科研管理模式,打破学科界限,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通识教育和科普工作模式,为培养具有高科学素养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提供保障,塑造“毛坯”。正如中国学者黄一农曾接受天文学训练,之后转向历史学。他借助E考据与实地勘察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数百门明清红夷大炮,在近期出版的《红夷大炮与明清战争》一书中,结合庞杂的史料记述,尝试勾勒出这些西式火器的“文化传记”,重现其在中国两百多年间的演变过程和多样性。此项工作以历史学为“1”(枢纽学科),交叉融合军事学、文化学与冶金史等“X”(辐射学科),站在全球视野,看明清易代的历史图景,堪称典范。


探索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催生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增加点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大力倡导学科交叉、文理融合,旨在培育一批能够在新兴交叉领域问题的研究方面,瞄准世界学术前沿,通过创新研究范式方法、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通过跨越学科边界的思考来聚焦问题并创造新的知识。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兴起响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是跨越学科或思想流派之间传统边界的重要创新驱动母机。围绕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有助于培育和催生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增长点,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作者 陈巍,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心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研究员

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hHiF75Bt2VAUPeLGpqvEw



上一条:绍兴新闻联播11月6日:越文化论坛研讨“越文化历史价值与当代传承”

下一条:光明日报客户端11月6日:第十六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举行

关闭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新闻网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