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新闻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今天是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青春夜话|新工科青年 畅谈新发展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11-21
  

  11月20日晚,“绍大夜话”第四十二期之“青春夜话”第三十二期在行政楼三楼中庭举行,副校长柳国庆与来自各工科专业的14名学生代表围绕“工科人才培养”话题,畅谈对新工科教育的思考、困惑与期待。

育复合型人才

  在快速变化的新时代,同学们在个人成长路上碰到不少难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王宇航同学纠结于如何分配竞赛和专业学习的时间;机器人工程专业邹香雨同学在专注擅长领域和提升跨学科能力之间拿不定主意;土木工程专业任阳一同学在“钻研专业”和“广泛涉猎”之间焦虑;土木水利专业陈张斌同学直言研究生就业有现实困难,希望学校多拓展研究生岗位;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程雯同学作为大一新生,面对新环境满心都是困惑。

  柳国庆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发言后,结合前沿动态和工作实例,鼓励大家把握时代机遇,努力成长为复合型人才。他强调,新工科建设要打破学科界限,构建以未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体系,推动工程实践与前沿知识融入课程,并引入国内外优质开放课程资源,助力学生构建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提升未来竞争力。

塑高层次人才

  在课程体系与资源支持方面,同学们普遍希望有更灵活、更贴近产业需求的教学安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苏文杰同学分享了有效利用学校平台资源开展竞赛、学习等经验,也指出跨学科资源协调的困难;轻化工程专业胡芊浔同学提议推广跨学科项目制课程,用真实项目带动知识融合,培养高层次的创新思维;应用化学专业何星娇同学提到课程内容跟不上产业需求,希望增加企业课题和细分实训模块,提升实践和理论结合的能力;酿酒专业祝毅航同学作为大一新生,关注地方特色专业的实习衔接问题,希望学校搭建阶梯式实践平台。

  “只要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千方百计提供条件”,柳国庆强调,当下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同学们面临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学校会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打破学科与产业壁垒,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系统构建弹性培养模式与阶梯式成长平台,切实回应同学们在专业学习、竞赛实践与跨学科发展中的多元诉求。

成突破性人才

  展望未来,同学们从不同专业角度出发,共同描绘新工科的美好蓝图。纺织工程专业李恒灏同学与机械专业倪博宇同学则从纺织与机械视角,强调生涯规划与产业视野拓展的重要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祝嘉康同学深入思考新工科培养模式,探索突破传统培养路径的可能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卢福添同学则从竞赛实践出发,对交叉学科提出独特想法,想在学科交叉领域实现突破;智能建造专业耿椿博同学关注专业发展和行业变革趋势,思考如何在行业变革里脱颖而出,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突破性人才。

柳国庆对同学们的思考和期待表示感谢,学校会认真梳理意见建议,开展相关调研,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更开放、融合、面向未来的新工科教育生态。他鼓励同学们保持热情和勇气,在融合与创新中成长为引领时代的工程力量,在成为复合型、高层次、突破性人才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教务处、研究生院、数理信息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和土木工程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分别结合学校、学院实际,对同学们的困惑一一给予回应。

  柳国庆结合同学们的梦想追求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拓展知识结构,鼓励工科同学主动学习跨学科知识,打破学科界限,成为适应多种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坚定深造信念,鼓励同学们保持定力、继续深造,在更高平台实现自我价值,成长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善用学校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外、网络资源,加强交流合作,在某一领域深入研究、实现突破,展示自己独特的能力,成为有创新引领作用的突破性人才。

  学校办公室、学工部、教务处、研究生院、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数理信息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相关学院教学副院长参与交流。


摄影:张志远 编辑:伍环 赵晗宇

上一条:1020名卓越“小酒窝”,再赴越马之约!

下一条:青春讲堂|柴英龙:以诗路为脉,赋能新发展

关闭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新闻网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