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新闻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今天是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我校研究生参与国际科技诠释学会议并做主题报告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05-13
  

  5月11日,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陈小念在安徽芜湖参加“第三届国际科学技术诠释学研讨会”(The Third Workshop on Hermeneu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9(The 3rd WHST)),并作大会交流发言。

  此次国际研讨会议由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哲学研究所、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会议以英语作为主要报告语言,共有来自中国、德国、美国、俄罗斯和法国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国际技术哲学学会创会主席,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荣誉教授卡尔·米切姆(Carl Mitcham),国际技术哲学学会候任主席、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哲学研究所荣誉教授阿尔弗雷德·诺德曼(Alfred Nordmann),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副校长、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汉学教席洪堡教授白安雅(Andrea Bréard),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哲学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哲学与人工智能伦理学教席洪堡教授文森特•穆勒(Vincent C. Müller),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达里娅•比列娃(Daria Bylieva),法国新索邦大学(巴黎第三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所副教授阿尔贝托•罗梅尔(Alberto Romele)等国际知名学者出席会议。会议主题为“差异与合作:中西思想视域下理解科学技术”(“Difference and Cooperation: Understan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erspectiv”),旨在推动理解中西思想视域下科学技术的差异,于不同中找相同,寻求中西科技文明的互鉴与合作,形成更具学术影响力的原创科学技术诠释研究成果。

  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又老师的指导下,陈小念在分会场作了题为《中国哲学视域下的“道”、“器”(“物”)、“技”诠释》(Interpretation of Dao, Qi(Thing) and Techniqu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hilosophy)的主题报告。报告从中国哲学视域出发,分析了“道”、“器”(“物”)、“技”的具体含义和相互关系,即“道”是“器(物)”“技”之根本,“器(物)”是“道”“技”之存在,“技”是联通“道”“器(物)”之媒介;报告以“吕梁丈人蹈水”“梓庆削木”“运斤成风”三个著名故事为例,对“以道驭术,以术(器)辅道”“以器载道,道在器中”“道以明向,器以成事”进行了深入诠释。在报告中,陈小念分析指出,中国哲学为人类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其对“道”“器”(“物”)“技”的内涵及其关系的理解为当代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我们理解当代科学实践、技术活动、人文精神三者的关系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人类文明的发展并不是单独依靠其中某一方面推动,而是由科学实践、技术活动、人文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在这“天下惟器”的时代,人类文明的最终归宿是科学实践、技术活动、人文精神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要加强中西方哲学与文化的交流互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近来,绍兴文理学院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主动传承文化、孕育思想、传播理论,自觉成为支撑和引领文脉传承的“主阵地”,着力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让更多人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此次活动是绍兴文理学院积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哲学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的践行。


文字:徐子萌 编辑:苏标标

上一条:【预告】“风则江大讲堂”第359讲:江南歌诗与江南美育

下一条:我校微机电系统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团队在能源环境顶刊Energy & Environm...

关闭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新闻网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