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新闻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今天是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连线全国两会】《浙江教育报》刊发叶飞帆代表署名文章 谈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6-03-11
  

  3月9日,《浙江教育报》第三版头条刊发叶飞帆代表署名文章《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既要调整结构又要提高水平》,全文如下: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既要调整结构又要提高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绍兴文理学院院长   叶飞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增加,高等教育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就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的话语再一次出现,充分表明了中央政府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项工作的重视。在提交今年人代会审议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要求。
  高等教育在规模扩张的同时,高等教育系统及其支撑这个系统运行的社会都必须做出适切的转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产生的问题,基本上都与转变得不及时、不到位有关。因此,一大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内涵,是地方本科高校提高质量、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路径,是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应有之义。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首先是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当前高等教育遇到的诸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毕业生质量下滑等问题,根源在于高校的人才供给与社会的人才需求之间产生脱节。高校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实施供给侧改革。应该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的品种规格来设置、调整自己的本科专业,根据专业运行需要整合校内的学术资源,真正把社会需求作为校内学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
  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或加强应用型建设,要同时在两个维度上做文章。一手要抓好调整结构,进一步紧贴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适用对路的应用型人才;一手要抓好提高水平,继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抓调整结构,关键是要从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着手,改革内部治理结构,重构本科专业的形成和运行模式,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要理顺学科与专业化之间的关系,让专业回归到课程的组合,用学科资源支撑专业的运行,建立“学科为体,专业为用”的基层学术组织架构。本科专业去实体化,切割特定的教师群体与特定专业之间的利益关联,减少改革阻力,进而形成学科与专业之间“多对多”的网络结构,从而使得新专业的建立更便捷,老专业的调整也更顺畅。
  高校内部改革的同时,还需要外部市场形成倒逼机制。浙江省进行的高等教育招生录取改革将对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产生重大促进。从2017年开始,考生填报志愿将按照“专业-学校”的模式。这样的做法既保障了学生对于专业的优先选择权,又使一些专业由于无人填报而办不下去。
  抓提高水平,同样也是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需要。在当前的实践中尤其要注意避免另一个认识误区,不能把应用型与低水平划等号,更不能把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理解成本科降格为专科教育。当年的钱学森、李四光的等杰出的科学家都是把高深学问应用于实践的成功典范。现代许多著名大学,例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加州理工、斯坦福大学,英国的华瑞大学等,无一不是在技术应用上成就卓著。因此,本科高校在应用性建设中必须以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作为前提,为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应用型研究成果,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新闻链接:
http://www.zjjyb.cn/jyb/qygc/13466.html

 

(宣传部  供稿)

上一条:中国新闻网:代表关注鲁迅诞辰135周年:时代仍需鲁迅精神支撑

下一条:【连线全国两会】叶飞帆代表:高校毕业生要与市场相匹配

关闭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新闻网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