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绍兴市王阳明研究院副院长汪柏江做客“青春讲堂”,为“青年与城市共成长”系列作题为“王阳明绍兴史迹寻踪”的讲座,从王阳明足履过、声留过、文写过、诗吟过的地方,深入探寻王阳明在绍兴留下的丰富历史遗迹与深刻文化印记,回溯阳明思想。

山和山里的庙。汪柏江以丰富的史料和实地考察经验,带领师生踏上了王阳明在绍兴的史迹探寻之旅。从秦望山到云门寺,王阳明两次登临秦望山,留下两首登临诗;在阳明洞天,王阳明筑室养病、虔诚求道,这里成为他心学的发源地。峨眉山、塔山、梅山、香炉峰、牛头山,历史绍兴众多山峰都留存着阳明先生的足迹和诗篇。
水和水中的桥。汪柏江谈到,鉴湖、若耶溪、达溪、兰亭江以及天泉桥见证了王阳明的生活情感,对鉴湖的留恋,在若耶溪送兄的依依惜别,在达溪的寻根之心,于天泉桥的论学讲道,为绍兴山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山水记录阳明古迹,阳明文墨再现历史绍兴,王阳明与绍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无涯无垠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人和心中的花。汪柏江提到王阳明一生中,家族亲情始终围绕王阳明,成为他生活的重要支柱,也为绍兴家族文化增添厚重一笔。王阳明门下的众多子弟积极追随、学习与传播心学思想,对阳明思想的开花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汪柏江在谈到王阳明的“心中花”时,讲述了“岩中花树”哲学命题的诞生,“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天泉论道”……一个个心学概念,展现王阳明深邃的哲学思考。
汪柏江以“四个唯一”为讲座收尾,“王阳明唯一的名号来源于绍兴、唯一营建的宅第在绍兴、唯一的子嗣出生在绍兴、唯一的墓穴在绍兴”,强调了绍兴对于王阳明的特殊意义,凸显了绍兴在王阳明人生和思想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汪柏江融合了王阳明的生平和精神世界,为在场师生描摹了王阳明的厚重人生,让师生深刻感悟先哲的学养、精神、气度与智慧。

互动环节,同学们就新时代如何深入学习王阳明思想、阳明心学如何更好地为己所用等问题与汪柏江进行了深入探讨。汪柏江表示,应当将历史回归本真,把握阳明心学与当今社会的内在联系,用心感受心学对自身素养的积极作用。汪柏江希望青年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阳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来,鼓励通过实地走访、学术研究等方式深入学习、研究阳明文化,挖掘阳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助力阳明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青春讲堂互动:
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师范)223班沈楚涵同学:我是一名从外地来到绍兴求学的学生,来绍两年后,我对阳明心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应当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弘扬王阳明先生所倡导的“知行合一”精神,避免它成为一个空洞的口号呢?
汪柏江:当下王阳明的思想常被抽象化,这与历史传承有关,是客观事实。唯心主义虽然不被现代推崇,但阳明心学有其独特价值。学习王阳明应知行合一、致良知,关键在于向内寻求,奉献自我,内心强大才是攻克难题的法宝。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241班叶星彤同学: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对于阳明心学有所了解,在听到汪老师讲的阳明先生与绍兴的渊源时产生了许多思考,但在学习研究其思想时还是会觉得无从下手,难以切入,希望汪老师能给予帮助。
汪柏江:对于这个问题和同样有类似问题的同学可以去读《传习录》和《王阳明年谱》这两本书。《传习录》哲学思辨深刻,《王阳明年谱》讲述了阳明先生一生的成长经历,能够通过阳明先生的生活学习哲学思想和禅修,对阳明心学有兴趣的学生有所启发。
编辑:赵晗宇 严许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