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绍兴文理学院第十三届“明华人才奖学金”颁奖典礼在风则江大讲堂报告厅举行。杰出校友、“明华人才奖学金”创立人、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俞可平和夫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徐秀丽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学生颁奖。校党委书记崔凤军,校长赵阳,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等出席。典礼由赵阳主持。

俞可平和徐秀丽为第十三届“明华人才奖学金”6位获奖同学颁奖。教师教育学院教育2201班李月获一等奖,外国语学院教育2206班刘义贞、兰亭书法艺术学院书法学(师范)213班李鑫获得二等奖,蔡元培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2201班芦伊、 鲁迅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211(树人班)傅晓莺、 商学院(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213班金叶青获得三等奖。

俞可平向获奖学生表示祝贺,对奖学金的评选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明华人才奖学金”旨在奖励母校在人文社科领域表现优异的学子。当前社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理轻文”现象,但实际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犹如车之双轮,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绍兴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众多文人志士,为中国人文社科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形成深厚文化积淀,作为绍兴的后辈,有责任进一步弘扬绍兴的人文精神,弘扬中国的人文精神。俞可平对学校学科建设及师生发展提出殷切期望,强调学校的学科建设应更加紧密贴合现实土壤,更有力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广大师生在深耕人文科学领域、筑牢知识根基的同时,也要努力掌握更多自然科学的前沿知识,拓宽学术视野;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师生,要开展多学科的交叉学习,在融合中创新突破,努力争取更为卓越的成就。俞可平希望“明华人才奖学金”能够越办越好,让优秀的人文精神得到更进一步弘扬与传承,为社会输送更多杰出的优秀人才。

崔凤军向两位心系母校、情牵桑梓的杰出校友俞可平教授和徐秀丽研究员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崔凤军指出,培养“明日中华之优秀人才”是俞可平和徐秀丽校友对母校师生的深情勉励和美好期许,也早已成为学校的育人理念和校园精神。两位杰出校友的先进事迹激励着一届又一届文理学子,使“崇尚学术、奋发进取”的良好风尚在文理校园蔚然成风,历届获奖学子正逐步成长为本领域的新生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殷切期望。这份精神力量,也正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学校近年来办学实力整体跃升,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城市综合性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真诚期待两位校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母校的建设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常回家走走看看。

赵阳勉励大家铭记俞可平校友的殷切嘱托,将“修德求真”的校训精神镌刻于心,常葆成为“明日中华之优秀人才”的鸿鹄之志,努力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复合型人才,让明华精神薪火相传。

获奖学生代表李月发言,表示会永葆成长型思维,在挑战中自我迭代;永怀心理弹性,在逆境中淬炼品格;秉持共情智慧,用知识温暖更多心灵。

颁奖典礼前,俞可平和徐秀丽与校领导班子成员崔凤军、赵阳、张宏、柳国庆、黄坚、陈均土等座谈,并亲切接见了获奖学生。

颁奖典礼后,俞可平应邀作客“风则江大讲堂”,为师生作主题为《帝国及其命运》的讲座,系统阐述帝国的本质、兴衰逻辑及对当代国际秩序的启示。讲座由崔凤军主持。

俞可平教授以政治学理论为框架,系统解构了帝国的概念及其作为人类历史中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特殊权力结构的本质特征。他指出,作为由若干国家或地区组成的“跨国等级权力体系”,帝国具有七个核心特征:跨国性,广袤的领土,奉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拥有不平等政治结构,具有广泛的文化、语言、民族和宗教多样性,维持相对独立的国际秩序体系,存在带有周期性。
俞可平教授以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大英帝国等历史上的著名帝国为例,阐述了帝国产生与兴亡的动因,以及帝国“和平”与“战争”“掠夺”“占领”的两面性。他指出,帝国产生的根本动因,是夺取其他国家的物质利益和安全利益,对外播种“文明”“理性”和“公理”,传播信仰消灭异教,“生存空间”和“国家安全”,“共同繁荣”和“世界和平”;帝国兴盛的战略要素,是军事力量、经济和科技、社会政治制度安排、帝国最高统治者的素质、重大战略决策和地缘政治关联的交互作用。
俞可平教授指出,帝国在政治学中既是一个旧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帝国已失去道义基础,被人类文明主流所抛弃,帝国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但帝国主义仍将长期存在。他强调,全球化时代对民族国家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当代世界需要新的全球秩序,亟需顺应全球化进程的内在逻辑,追求全球善治,积极探索建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治理基础上的全球秩序体系。
在听众互动环节,对于师生关切的“民粹主义与帝国复兴”问题,俞可平教授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分析了美国政治的演变趋势及对全球格局的影响,指出美国当前的民粹主义浪潮是西方民主制度危机的缩影,中国应在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制度自信的同时,通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参与全球治理变革,以更加开放、包容、自信的姿态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针对学习历程和青年学生成长问题,俞可平教授欣然分享在绍兴师专求学时期收获的精神财富,他表示,坚持理想永不放弃,始终勤奋、刻苦、自信,这是母校培育他的核心素养,这些素养也支撑着学校、老师和同学们不断奋进。
崔凤军在主持中指出,本场讲座既是政治学基础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政治发展不可回避的重大议题,更提供了理解当代国际政治的方法论工具。他强调,要以史为鉴,在全球化的汹涌浪潮中洞察时代发展的趋势,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求,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在历史的经纬交织中找准人生坐标,用知识的力量为新时代增光添彩,将个人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相关职能处室、二级学院负责人、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等参加颁奖典礼并聆听讲座。

当天下午,俞可平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高等人文研究院兼职教授等座谈,就当前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绍兴历史文化研究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摄影:张志远 编辑:严许媖、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