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新闻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今天是 
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问理二十大•学院谈】立足内涵建设 聚焦立德树人——五个着力推进生环学院高质量发展

发布者: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发布时间:2023-06-12
  

【编者按】2023年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项工作要着力在开局上做文章。为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高质量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即日起聚焦“六个文理”建设开设【问理二十大•大家谈】专栏,包括“问理二十大•学院谈”和“问理二十大•部门谈”两个系列,持续营造重学习、强能力、转作风、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结合工作实际谈体悟、谈思路、谈举措,现刊发如下,供学习交流。



立足内涵建设  聚焦立德树人
           ——五个着力推进生环学院高质量发展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党委书记 袁油迪   院长 胡保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始终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聚焦学科前沿,服务国家战略,紧紧围绕以党建引领、人才引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五大方面为中心,聚焦内涵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为学校早日实现“博士学位点培育突破计划”和高质量发展而团结奋斗。
  一、着力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推进固本强基工程。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中央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教育全党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全党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院党委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以“四个融合”为抓手,切实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全面提升学院内涵式发展。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突出“课程思政”主题主线,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大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学院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梳理并完成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定期发布“党建指数”,强化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以支部评星定级为抓手,开展党支部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及达标考评工作,继续推行“1550”建设目标,加大A类支部培育力度,做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进一步深化党建品牌内涵。以构建党建品牌群建设目标,继续做好“一支部一品牌”内涵提升工程。积极打造“共富智库”、爱在三点半、爱“莲”说、舌尖上的科学、师话成长等党建品牌。
  二、着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就是未来”。近年来,学院按照学校人才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落细、落小、落实做好各项人才工作。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学院定期研判人才工作,加强凝聚力、向心力建设,营造爱才、敬才、用才、容才的良好氛围,激发每一位人才的内生动力。注重关怀,用感情留住人才。突出示范引领,营造发展环境,大力表扬作出贡献的人才,激发各类人才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二是积极引进人才。通过加大宣介力度、主动走出去、专家推荐、教师推荐等形式,拓展引才渠道,实现精准施策、精准引才。对每一位应聘的人才仔细筛选、认真分析,根据学院发展需要,主动与人才保持密切联系,按要求及时完成各项引才环节,及时帮助人才解决入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5年来,学院共引进优秀博士30名。其中,B类人才1名,C类人才5名,从而,实现了学院师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三是激活存量人才。这个存量人才主要指5年前引进的人才。学院用好、用活存量人才,建立人才谈心制度,引导、帮助人才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创造条件、挖掘潜力、释放活力,实事求是解决育才和用才中存在的困难,推进人才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近5年来,学院没有一个人才流失。10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5年来,存量人才的重点学术分增加了4倍,实现了学院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四是做好人才服务保障。面对学院教学科研资源短缺的现状,学院优化综合环境,解决人才办公、科研场地,切实帮助每一位人才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想方设法帮助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人才能静下心来专注教学与科研工作。通过“新教师欢迎会”等形式,让新教师尽快融入学院环境,感受到学院大家庭的温暖。
  三、着力提升科研创新水平,优化学科建设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学院着眼内涵式发展要求,大力优化学科建设,一是构建层次清晰的学科建设体系。学院始终紧盯高水平目标,加强学科建设规划引导,优化学科设置和运行机制,形成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优势特色更加鲜明、可持续发展更有保障的高水平学科体系。科学教育专业完成师范认证。进一步推动生物学硕士学位点高质量建设,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层次,为博士点申请奠定基础,争取申报成功资源与环境硕士点。二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研究。近年来,学院科研成果持续增长。学院教师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中科院1区40篇以上,高被引论文30篇,热点为10篇,封面文章3篇。获得2020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环境科学/生态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团队成果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三是以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学科方向聚集科研力量,以地方需求展开社会服务,激发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新活力。立足浙江做研究、找特色,放眼全国看差距、明方向,建设“小而特、小而优”的科研团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加强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探索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领域的解决方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重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四、着力落实“五育并举”要求,构建卓越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每位教职员工的职责使命。一是深入推进“党建领航工程”。扎实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专题教育活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文明修身”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是积极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围绕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在学生标志性成果建设方面有新突破。支持师生积极申报各级学生科研项目,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及学科竞赛,鼓励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申报专利等。近5年来,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奖项216项,大学生科研立项133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过百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2位学生获卓越奖学金。持续做好考研工作,争取考研率有进一步提升。2022年生物学专业考研录取率达到71.43%。三是抓严、抓实、抓细,做好学生常规工作。守好安全底线,不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继续做好群众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扎实开展特殊情况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继续抓好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五、着力深化校地合作模式,完善服务社会布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四个融合”行动,深化“抓院促系、整校建强”工程,推动高校党建提质创优的意见》,学院积探索服务地方新模式。一是加强校地融合建设。充分发挥学院专业特色和科技优势,深化与陶堰街道的党建融合工作,进一步发挥鉴湖国家湿地公园专家组技术咨询服务作用,助力鉴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建。打造“共富智库”,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自觉参与山区26县结对帮扶工作。深化“爱在三点半”活动,助力“双减”落地。设立博士创新站,积极推动教师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目前,我院已建成省级博士创新站2个,市级博士创新站12个。形成“互学互助、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党建共建联动机制。二是搭建数字化联创平台。大力推进校企联创计划,拓展服务空间,构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打造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新生态,提升服务口碑。三是推进产教研融合。充分发挥环境、生物、酿酒、科学教育等专业优势,将地方与企业需求融入教学科研工作,实现实训教学与创新创业平台融合发展,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典范,实现协同育人、校企共赢发展的新局面。


编辑:彭江 严许媖


上一条:绍兴市首届“粮工科技杯”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开赛

下一条:赋能生态酿造 引领健康未来——2023酿造食品科技创新与大健康国际学术会...

关闭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新闻网
您是本网站的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