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7日,在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之际,绍兴市大中小学百余名师生以“‘枫桥经验’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开展协同教研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循序渐进、螺旋向上式教育传承,全力构建大思政一体化格局。
融合“大师资”:校地同心守护育人主阵地
“我们始终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创新和运用综治工作网格化管理制度,设置7个网格党小组,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将‘事情一起干,好坏大家议’作为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的重要方式,贯彻落实‘三上三下,民主治村’工作机制,交出了连续16年‘零上访’‘零刑事案件’的乡村治理答卷……”枫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骆根土向大学生讲解治村密码。
“ 思政课是一门‘有用’又‘有趣’的课,它要求所有的思政课教师要有强烈的时代感、饱满的职业情感及高超的讲课技巧……”《教学月刊·中学版》总编吴颂华以《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学论文的撰写与创新》为题,借助多媒体渠道,与100多位思政课教师及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进行了分享。
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3·18”重要讲话四周年之际,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与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联合,依托绍兴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名师工作室联盟以及市县两级的教研机构,共聚合力用好“大师资”,同心守护汇聚社会育人能量,切实履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及先进典型的推广者,携手探索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阵地实效。
用好“活教材”:以现场式教学激活“大课堂”
作为基层治理的旗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并不是仅呈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文字符号。绍兴市大中小学为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利用枫桥经验陈列馆、枫桥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枫桥经验发源地枫源村等“活教材”,分定教学目标,以现场沉浸式教学激活社会“大课堂”。
在活动现场,诸暨市西湖小学杨旦霞老师以《有事好商量》精心设计感知教育环节,从班级管理的片段教学入手,启蒙基层治理的基本理念;枫桥镇中学生在上虞春晖外国语学校陈昊老师的带领下,探寻“枫桥经验”的“秘密”所在,为法治精神、公共参与素养、政治认同打下思想基础;诸暨市牌头中学的楼雁老师带领学勉中学的同学们,以“枫桥经验”的传承和发展为议题,从学理化角度深刻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灵魂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其本质在于人民主体性;绍兴文理学院的学生们则在裘斌教授的引荐下,一起聆听诸暨市枫桥镇“老杨调解中心”主任杨光照用38年警务工作和志愿调解服务所凝练成的“人民调解”七法与技巧,以点带面,发挥“田野思政”学以致用、铸魂育人的教学功能。
擦亮金名片:党团队联手共奏红“枫”和音
绍兴文理学院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市域模式的历程中,以“五协同”为路径,校地联盟打造契约共建,知行合一共创育人实效。2022年七一前夕,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与枫桥镇党委签订了“校地合作·契约共建”协议,通过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等聚焦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承和发展,形成双方互带互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六十载历久弥新,一甲子熠熠生辉。“作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枫桥经验’凝结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创新社会治理的探索智慧。我们00后青年宣讲员有义务让更多人了解‘枫桥经验’,让更多地区学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用真实动人的奋斗历程、可触可感的现实图景讲出枫桥味、青春味、思政味!”绍兴文理学院“越讲越红”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团长王玉瑶如是说;“寻枫叙安”实践团团长韩婷瑜表示,“作为一名党员研究生,通过对枫桥经验陈列馆和枫源村的实地参观,深刻感受到了走过60年风雨历程的‘枫桥经验’的力量和魅力,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时俱进、永不褪色。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实践中,为‘枫桥经验’进校园奉献大学生的一份光和热”;“本次枫桥之旅让我收获颇多,既深刻感受到基层治理“金名片”的内涵,也聆听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动听旋律。作为新时代的藏族青年,一名准思政课教师,我一定会把‘枫桥经验’带到雪域高原早日开花结果,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绍兴文理学院藏族团员布姆琼瓦说道。本次的红色研学活动,是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的有效实践,以党建带团建、队建,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从统筹思政课课程建设到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沿着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精准化的趋势不断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力打造思政课新“枫”景。
媒体链接:https://tianmunews.com/news.html?id=2423543
摄影\文字:肖海岳、盛金锦、张志远 编辑:王建娟 严许媖